另類的解讀:回答您:這只是「靈」顯現象的初現,也是人與靈契合智慧的開始,人是「靈」的主人也是「靈」的僕人,相對「靈」是人的主人也是人的僕人,如何相輔相成端視人之所為。 所以您要學會控制「靈」,記錄與「靈」互動的情形,「靈」是自己的前世,「靈」動是「靈」想要告訴您什麼,教您什麼,您不與「靈」互動永遠不知因果從何而來,不知天賦本能,不知天命,與「靈」互動豈是三年,五年可以瞭解「靈」所告知的一切,這是一輩子的事。正確的靈修就是讓靈顯現,讓靈告訴人要如何做,不是外求因為「靈」本身就是自己最好的一部經,所以佛才告訴我們不要外求,每個人俱足,外求只是知識而已。智慧是靈慧、靈智、靈巧、靈感……等等,都是「靈」的顯現而不是學來的,人只有知識,人就算是飽讀經典學識再高,永遠也做不到童乩的境界,乩童退駕後,再怎麼修也修不到智慧。當您靜坐後會有搖擺現象時,建議您可以試試,有問題時,問自己的「靈」,這件事情可不可以做,如果可以做就請給個訊息,是搖搖頭還是點頭的方式,點幾下或是搖幾下,自己決定,一次問一件事情,慢慢建立與「靈」溝通的方式,如此人才有智慧,也不會再走錯路。如果您在靜坐有打嗝的現象,建議您,您也可以試試,有問題時,問自己的「靈」,這件事情可不可以做,如果可以做,就請給個訊息,打幾聲嗝,對的是幾聲嗝,錯的是幾聲嗝,如此慢慢建立與「靈」溝通的另一種方式,如此人才會有智慧,也不會再走錯路。當然修到更進一步,身、心、靈合一時,就不須要如此,直接讓靈慧顯現,除非您修到天眼通,看的到,否則您永遠不知道誰在指點您,有時就算您有天眼通,「靈」不讓您看,您也一樣看不見,所以進入空與禪是無止境的,並非是三言兩語可以盡釋,唯有靠您融會貫通。能與「靈」建立明確溝通的方式,人才會有智慧,要不然就得瞭解儒家所說的三思而行,只是世人不知什麼是三思而行?實在是道的傳承有誤,然知識的傳承也有誤,所以許多的經典書籍都被人所曲解,唯有從悟證中去印證「道」之所在。「有心」您的靈會帶您走完人生的旅程,不再造因果,諸事漸順!「沒心」人生只會更不好,因為您的靈會阻擾您的人生!

文章出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41230000010KK03579


文章標籤

wilmafe8142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菩提妙果不難成,真善知識實難遇。」

應如是智者當於菩薩正法道場--佛教正覺同修會--一心恭敬如法見聞修學早證菩提是也。



「菩提妙果不難成,真善知識實難遇。」

文章標籤

wilmafe8142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虛雲老和尚五十六歲於揚州高旻寺禪七中徹悟後,於光緒二十七年秋,虛老年六十七,在終南山住茅蓬保養聖胎。
時有戒塵法師因隨侍月霞法師到終南,為法忍老人辦道場,得遇虛老山中,相談禪理,戒塵法師口若懸河,機語不讓。

虛老曰:「汝此強辯,閻羅老子未放你在,孽鏡台前不怕人多口。須知古時人障輕,可重見處,不問工夫。故六祖云:“惟論見性,不論禪定解脫。”今之人習染深厚,知見多端,縱有一知半解,皆識心邊事。須從真實功夫樸實用去,一日徹底掀翻,從死中得活,方為真實受用。縱得小小受用,生死之際,依然不能作主。從悟門已入,智不入微,道難勝習,捨報之際,必為業牽。須以綿密功夫,坐斷微細妄想,歷境驗心,不隨境轉,一旦懸崖撒手,百尺竿頭,再進一步,方為自在人。此亦不過是小休歇場,還有後事在。」

戒塵法師曰:「我亦親近德公、修公、大老、赤山來,自謂道契無生,更有誰耶?」

虛老曰:「汝所謂道契無生者,作麼生契耶?」
文章標籤

wilmafe8142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